-
“失控的心跳”,科学解码心律失常!
日期:2025-02-18 14:56:46
当心脏突然不规律跳动,或异常缓慢时,人们通常会感到恐慌和不安,这可能是心律失常发出的警示。
心律失常目前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据2024中国心律失常诊疗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收治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医院数量为7583家;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就诊量为1113万人次,恶性心律失常更是致使猝死的重要原因。
心律失常:心脏"电路系统"发生异常
简单来说,心脏如同一台发电机,主要依靠窦房结发出的电信号规律跳动。当这个"电路系统"出现短路、漏电或信号紊乱时,就会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等。
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生,首先要知晓一个概念——“心血管事件链”。所谓“心血管事件链”是由美国心脏病学专家Braunwald教授在1991年提出的。他将“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心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这六大心血管病发展中的主要阶段总结为一个完整的链条,为我们了解、防治心脑血管病提供了系统性视角。
该链条描述了心血管疾病从高危因素到严重并发症的连续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心律失常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既是前期病变的预警信号,又是后期恶性事件的。因此,一旦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风险,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
治疗心律失常,中医药彰显独特优势
一旦发生心律失常,应保持冷静,同时遵循医嘱及时对症治疗,坚持服药,以控制病情。关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医药展现出了独特优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代表物如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专利中药参松养心胶囊。
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参松养心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包括降低室早负荷,改善心脏微循环,提高传导功能,阻滞多离子通道和调节非离子通道,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以及抑制心肌重塑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快慢兼治多种心律失常,且能有效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慌、乏力、失眠等系列症状,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的发生、发展。
发表在国际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研究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一年内复发风险40%,显著降低术后3个月及6个月房颤负荷(房颤持续时间和房颤发生频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首次发生房扑/房颤时间,安全性良好,为众多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有效的治疗策略。且该研究也入选了“2024年度中国中医药领域十大医学研究”。
健康生活方式必不可少
日常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患有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更要时刻警惕。
少吃高盐、高脂和高糖的食物;坚持适度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律失常发生。
面对心律失常,万不能掉以轻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大大降低心率失常的风险。
-
传承创新,科技加持!中医药化痰止咳有新招
随着甲流等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咳嗽成为许多患者最为困扰的症状之一。中医药在治疗咳嗽、咳痰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而连花清咳片作为
-
突发心梗死亡率超30%!国际权威认证:通心络可显著降低风险
急性心梗,因起病急、发病快、致死率高的特点被称为“健康头号杀手”。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突发急性心梗的人数约为100万,其中
-
解锁心血管健康密码:熟悉心血管事件链,让疾病可防可控
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急重症死亡率高,长期占据全球疾病负担首位。然而,这类疾病并非“不可战胜”——通过科学认知心血管事件链的演变规律,并
-
心脏也“疲惫”?可能是“节后综合征”在作怪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很多人可能还沉浸在节日的余韵中,但熬夜、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却已经悄悄地对我们的身体,尤其是心脏健康造成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