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的遗精是什么原因?3条,每一条都不能忽视

日期:2021-06-18 08:37:28

频繁遗精是指在没有与时的射精,一般男子在青春期后会在每个月出现1~2次正常的遗精现象,如果超过正常的频次,那么就要寻找原因了,到底频繁的遗精是什么原因呢?

遗精有梦遗和滑精两种。睡梦之中自溢,称为梦遗;无论白昼与夜晚,自滑者,称为滑精。二者多由肾虚精关不固,或心肾不交,或湿热所致。

频繁的遗精是什么原因?3条,每一条都不能忽视 

肾虚精关不固

中医很早就对此症有深入研究,清朝医书《沈氏尊生书》中“未交即泄,或乍交即泄”,即指此意。而根据其病因和症状不同,可分为肾虚肝郁、阴虚阳亢、 肾气不固、阴阳两虚、惊恐伤肾五种。

①肾虚肝郁

肝藏血,肾藏精,肝血依赖肾精滋养,肾得肝血而精充。肾精不足,肝失所养,气机失于调达,则精神抑郁。肾虚精关不固,故一交即泄。

②阴虚阳亢

阴虚火旺,虚火扰心,故虚烦不眠。肾阴不足,相火偏亢,干扰精室,则易泄滑精。相火妄动,则阳事易举。

③肾气不固

阴损及阳,肾气亏耗,固摄无力,故易泄滑精。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生殖功能衰退,而见减退。

④阴阳两虚

肾阳虚若未得调治,不断发展,肾阴无以化生,以致肾阴阳俱虚,并使肾中精气也遭耗损,封藏不力而泄。

⑤惊恐伤肾

大恐伤肾,阴虚于下,火逆于上,动撼心神,心神不能自主,则恐惧不安、胆怯心悸。惊恐不已,气机逆乱,肾气失司,精关不固,故淡漠、一交即泄。

心肾不交

“心肾不交”是指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的病证。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心为阳,位居于上,其性属火;肾为阴,位居于下,其性属水。心的阳气下降于肾,资助肾阳,使肾水不寒;而肾的阴液上济于心,滋养心阴,使心火不致过亢。这样的阴阳相交,水火相济的关系叫“水火相济”或“心肾相交”。若劳心太过,心阴暗耗,心阳独亢,或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这种协调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心中动悸不安,入夜多梦,每多梦中遗精,次日头昏头晕,精神疲惫,体倦乏力,小便短黄而有热感,舌质红,脉细数。辨证要点在于梦中遗精,心悸心烦,有过度劳心史。主要病机为水亏火旺,扰动精室。

湿热

湿热,扰动精室,故遗精时作,甚者尿后有外流。湿热蕴阻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便短黄而涩,或热涩不爽。湿热上蒸,故见口苦烦渴,心烦少寐,口舌生疮。湿注于下,传化失常,故便溏而臭,后重不爽。湿阻中焦,健运无权,故脘腹痞闷,恶心。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稽留之象。

在治疗上可以选择同仁堂锁阳固精丸,锁阳固精丸是中国传统的经验方,《仙拈集》一书广泛收录清代以前的经验秘方,收方原则注重临床实践而“每试辄效”,且有奇功者才予以收录。锁阳固精丸能够收录其中,足以证明它确切,临床效果稳定。

频繁的遗精是什么原因?3条,每一条都不能忽视 

同仁堂锁阳固精丸对于肾虚所致的遗精早泄等症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方中的龙骨+牡蛎+莲子+莲须+芡实收敛固涩,是涩精止遗的对症组合,还有锁阳、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茴香、韭菜籽、鹿角霜温肾壮阳,牛膝、大青盐引药入肾,诸药结合,共奏锁阳固精丸温肾固精之功。

上面就是关于“频繁的遗精是什么原因?”的介绍,导致的因素有很多,男子也不必有太多的心理负担,生活中减少自我刺激因素,尤其是等刺激行为,这些对于遗精的发生是不利的。


热烈祝贺四美星耀未来校长张新婷荣获“西湖奖・中国医药巾帼影响力人物”

热烈祝贺四美星耀未来校长张新婷荣获“西湖奖・中国医药巾帼影响力人物”

四美星耀未来校长张新婷2025年4月9日至12日,在浙江乌镇这座充满江南水乡韵味的古镇,一场健康产业的年度盛会——2025乌镇健康大会暨第四届OTC大会

药品资讯 2025-04-14 17:59:56
衿朝汇走进乌镇健康大会 共话产业发展

衿朝汇走进乌镇健康大会 共话产业发展

4月8日,备受瞩目的乌镇健康大会在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本届大会以 "致春天・变局中的内生与外源" 为主题,汇聚中国健康产业生态的核

药品资讯 2025-04-14 15:39:16
匠心传世 广誉远扬 | 500年广誉远邀您共赴2025乌镇健康大会,共赏国药盛典!

匠心传世 广誉远扬 | 500年广誉远邀您共赴2025乌镇健康大会,共赏国药盛典!

穿越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医药文化如星河璀璨,尤以中医药老字号为杰出代表。广誉远这颗自明代便熠熠生辉的明珠,秉承中医精髓,传承近五百年,

药品资讯 2025-04-14 15:23:09
2025乌镇健康大会盛况直击|中华老字号广誉远以创新之姿领航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25乌镇健康大会盛况直击|中华老字号广誉远以创新之姿领航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4月9日,2025乌镇健康大会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化实施与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全面铺开的时代背景下迎来历史性时刻,作为国家首批"中华老

药品资讯 2025-04-14 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