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高血压联合用药

用药指南:降血压选单片复方制剂效果好吗

  • 发布日期:2022-06-16 16:30:21

高血压是诱发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因此又被称为“无声的杀手”。一旦确诊高血压,就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减少血管、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但高血压传统的治疗方案繁琐且收益甚微,近几年开始逐渐被“优化”,而单片复方制剂开始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新趋势,且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受重视。你可能想问:降血压选单片复方制剂效果好吗?

用药指南:降血压选单片复方制剂效果好吗

降血压选单片复方制剂效果好吗

答案是肯定的。

单片复方制剂通常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降压药组成。其既能减少患者服药数量,减轻患者心理负担[1],又比单药、联合用药降压效果更好[2],同时还能相互抵消单药产生的副作用。比如: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比索洛尔通过降低心率和心脏射血量来降低血压,氨氯地平则通过舒张动脉血管起到降压的作用[3]。“合二为一”后,比索洛尔刚好可以抵消氨氯地平心率加快的副作用[4]这样的组合,除了能收获“1+1>2”的降压效果,还能同时让血压、心率达到双稳,适合血压高伴心率增快、合并冠心病的患者。

赖诺普利氢氯噻嗪单片复方制剂赖诺普利在降压的同时,有改善左心室功能、延缓肾损伤的作用;氢氯噻嗪通过排钠利尿、减少血容量来降压,还能增强赖诺普利降压作用[5]。两者协同强化降压,同时减轻各自带来的高血钾发生率、肾损伤及性低血压的不良反应。

降压不能光靠药,生活方式要干预

要注意的是,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要收获良好的降压效果,

靠吃药是不够的,还需要改善生活方式——

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盐摄入过多或钾摄入不足,以及钾钠摄入比值较低是我国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每人每日摄入的钠盐应控制在6克以内,适当增加富钾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的摄入量。

限酒:虽不能降低血压,但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与饮酒量成正比,限制饮酒可使血压降低。

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之一。建议高血压患者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BMI:18.5~23.9 kg/m2,男性腰围<90 cm,女性<85 cm)。

适量运动:高血压患者定期锻炼可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因此建议每周

进行3~5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6]

现在,降血压选单片复方制剂效果好吗?”这一问题,想必你已经知道答案了吧!高血压的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患者一定要谨遵医嘱科学合理用药,并且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2.7(20,7):624-628.

[2] irure PA, Tadvi NA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 of fixed dose combination of Amlodipine + Bisoprolol versus Amlodipine and Bisoprolol alone on blood pressure in stage-2 essential hypertensive pati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 Health Sciences, 2012, 1(1):13-19

[3] Shirure PA, Tadvi NA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 of fixed dose combination of Amlodipine + Bisoprolol versus Amlodipine and Bisoprolol alone on blood pressure in stage-2 essential hypertensive pati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 Health Sciences, 2012, 1(1):13-19.

[4] Hostalek U et 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a fixed-dose combination of bisoprolol and amlodipine: results of a cohort study with more than 10,000 patients. Cardiol Ther. 2015;4(2):179-190.

[5] 黄荻,丁莉坤,丁黎,等. 复方赖诺普利片人体药动学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08.2(43,4) :304-308.

[6]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防治, 2019, 19(1): 1-44.